当前位置: 首页 > 综合

讲拳实录导读提纲:1.都明白了武禹襄的“起承转合” 2.腾挪闪战

日期:2023-08-17 17:45:36 来源:个人图书馆-tjboyue


【资料图】

讲拳实录导读提纲:1.都明白了武禹襄的“起承转合”。2.腾挪闪战3.打井取水太极拳以气敛入脊骨注入腰间,丹田气饱满,腰为主宰。上,以气变手,下,气通涌泉,为太极拳。此前为无极功。无极功以松通为目的,越松越有劲,为内劲。为催僵成柔克服本力,养内气、生内劲阶段。一,起承转合进入太极拳阶段后,每一动必有阴阳开合。武禹襄称之为起承转合,又称为起承开合。具体做法是:1.每一动,必先起,由无极状态发起。以起势而言,陈式最典型,杨吴简化为起后直接落。手起,则气起,上,由腰间形于脊骨,布于两膊,施与手指,以擎起彼劲借彼力。一般老师讲,手起气沉,没有问题。下面是丹田之气下沉至涌泉,只是他没说请上边。两头走,故谓之阴阳,阴阳一开,擎起彼劲,借彼力,拔其根。是为起。2.承,陈式,起手后承接住彼劲,往左运,以借其力摇动其根。本来阴阳一开即可迅疾合住发人。杨吴就是这样。只是考虑到这样做太直接,易丢顶,所以,陈式并没有直接合。是为承。3.转,复由左,掌心翻转向右向后。此时,对方已如醉汉般脚步踉跄。所以,在转的过程中,时时刻刻可以合住发力,只是要最准对方来头而已。但是,陈式仍然没有这样做。这只是转。向右转是“引到身前劲始蓄”,向后转,“松开我劲勿使曲”(李亦畬)。4.合,前掌撩撑,后掌挑起,对方去哪了!可以想见。这就是“放松腰脚认端等的”(李亦畬)。至于砸拳震脚,更不必说了。说清起承转合即可。其他各派的起承转合只是变得更微妙更隐蔽,动作更细微而已。外行看来就是走来走去了。二,腾挪闪战这两个词容易让人想起外家拳的窜蹦跳跃,其实不是!还是那句话“太极拳在里面不在外面”腾挪是气势之腾挪,闪战,彼此双方“气”的闪避和战斗。动作都极小,几乎不见其动,对手已跌出矣!所谓闪战空费拔山力,腾挪乘虚任意入"。看专家讲解,只觉心会,难以体用。有一次偶然听郭师父讲,才明白,腾挪,原来是先腾内气(起),后挪动身肢。闪战,是避其锋尖,击其劲侧也(皆是内在意气)。神矣哉!现在发人,已基本不靠两手,两手棚住,腹部内气腾挪鼓荡即可将人发出。三、打井取水掘井九仞而不及泉尤为费井。每天带个大罐子,打完拳咕嘟咕嘟喝水。是没有打井及泉的表现。足踩沙漠薄冰,脚面骨松开,脚心吻地,则为松透,松及涌泉,即可取水矣。怎样取水?提顶调裆,呼吸以踵的打法,即可取内水至口腔。这种打法,打完后,满口生津,怎么会渴?津是什么?是生命活水。何以见得?“活”字不就是舌上之水吗?耶稣说:“人若喝我所赐的水,就永远不渴。我所赐的水要在他里头成为泉源,直涌到永生。”耶稣是神!连练太极的效果都知道。练出津液以后,分三口徐徐吞咽,练津化精之功毕。再以意领气,炼精化气之功成。然后,行气如九曲珠无微不至,气遍全身之神经系统网络,改善神经系统功能,使之更加灵敏,炼气化神之功成。到这还不行吗,知足吧!炼神还虚,炼虚合道?以后再说吧!一家之言,欢迎各位高人批评指正!

标签:

热门推荐

猜你喜欢

市场